改革开放四十余年,央国企薪酬改革走过了怎样的历程?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7:32    点击次数:82

中央与国资委集中发声,新一轮央国企薪酬调整变革拉开序幕。改革开放四十余年,央国企薪酬改革走过了怎样的历程?

中央与国资委对央国企薪酬调整的集中发声令我感触良多。作为一名央企老兵,我亲历了国央企薪酬改革的跌宕起伏。

1978年工资制度改革的春风吹进办公室。张处长拿着文件对我们说:"这回真要变天了,以后干多少活拿多少钱。"当时年轻的我们都憧憬着按劳分配的美好未来。谁料现实远比想象复杂,工资与效益挂钩的改革在落地过程中遇到诸多阻力。

李科长常开玩笑:"工资挂钩是挂钩了,就是不知道挂在哪个钩上。"这句话道出了体制内同事们的心声。效益好的部门想多发,效益差的部门不服气,最后还是按职级论资排辈。

1985年的工资结构改革给央企带来新气象。记得那年年底,人力资源部加班到深夜,重新设计岗位工资标准。可惜好景不长,各部门又开始钻空子,把津贴补贴玩出花样。有的部门甚至把加班费包装成各种名目,变相提高工资水平。

1992年南巡讲话后,市场经济的春风吹进国央企。工资总额管理让薪酬体系有了"紧箍咒"。可实际操作中,不少单位把工资总额管理变成了"数字游戏"。月底算总账时,超发的想方设法藏着掖着,少发的赶紧补漏洞。

进入新世纪,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成为央企标配。2008年金融危机后,国资委对薪酬管控更加严格。"工资能增不能减"的铁律被打破。我所在的部门当年减薪15%,办公室里愁云惨淡。有位老同事感慨:'这回真是动真格的了。'"

2010年后,央企薪酬改革进入快车道。预算管理、绩效考核、市场对标轮番上阵。可基层员工获得感并不强。一位基层员工无奈地说:"领导讲得天花乱坠,到我们这儿就成了'按图索骥',只对着KPI跑。"

这些年央企薪酬改革的脚步越来越快。2023年津贴补贴管理新规,2024年薪酬信息系统建设,改革举措一个接一个。可在基层,改革红利传导仍有梗阻。有的单位门好进、钱难拿,有的部门考核指标完不成就扣钱。

作为亲历者,我深知央企薪酬改革绝非易事。它不仅关系千万职工的切身利益,更牵动着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。改革需要智慧,更需要勇气。既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,又要调动职工积极性。既要严格管理,又要留住人才。

回望四十余年央企薪酬改革历程,我看到了希望,也看到了挑战。新一轮改革已经启幕,期待这次改革能为央企带来新气象,为职工带来新希望。毕竟,只有让每个人都能分享改革红利,央企的高质量发展才能走得更稳、更远。

关于此事,你怎么看?

#图文打卡计划#